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和功能障碍的疾患。它是临床常见疑难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发病较为隐匿,早期常无症状,容易失去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在长期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科研工作中,笔者认识到积极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来指导股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表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数字和面部表情量表对102例患者术后3天内静息状态和功能锻炼时的疼痛进行评分。结果 102例手术患者,入院首次疼痛评估为(3.87±1.93)分,24小时为(3.5±1.55)分,48小时为(3.02±1.45)分;术后72小时为(2.5±1.05)分;功能锻炼时的疼痛评分为(3.2±1.23)分。结论疼痛评估表能直观、动态的反应患者术后静息、活动时疼痛变化过程,对疼痛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关节三科住院行骨科下肢大手术围手术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即常规护理组和分级护理组。应用Autar量表,在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分别进行血栓风险评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护士按照层级进行分级预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Autar评分、患者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健康知识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常规护理组术后1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分级护理组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术后24 h、术后1周Autar评分分级护理组均低于常规护理组;腿围测量结果分级护理组患者术后4~7d患侧下肢比健侧肿胀;分级护理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根据血栓风险等级划分术后护理级别,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充分体现了护理级别与护士层级管理相对应,提高了护理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坏死最少层面面积测量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MRI多层面坏死面积平均值与坏死体积对照性研究,优化股骨头坏死面积测量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87例(120髋)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三科确诊为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的患者,采用PHILIPS Achieval 1.5T超导核磁共振仪扫描,选取TSE序列T1WI冠状面的成像作为的测量资料,T1WI上的成像参数均为TSE TR为500 ms,TE为20 ms,层厚为3.5 mm,层距为0.3 mm,FOV为374,共扫描12个层面。根据股骨头坏死病灶分布规律,将MRI T1WI冠状位像中显露股骨颈最为完整的正中层面标记为第0层(L0),0层之前由后向前分别顺次标记为第1、2、3、4…层;0层之后由前向后分别顺次标记为第-1、-2、-3、-4…层。采用Auto CAD 2007软件测量所有层面的坏死面积百分比并取其平均值,然后按坏死发生频率由低到高依次减少层数,先减去坏死发生的频率最低的L-3层面,计算余下8个层面的坏死面积平均值,再逐层减去L5、L4、L-2、L-1、L3层面,即分别得出7、6、5、4、3层坏死面积平均值,将这些层面面积平均值分别与MRI坏死体积比值进行比较,最终优化形成最少层面面积测量法。结果:120髋MRI坏死体积百分比值为0.333±0.151。不同层数坏死面积平均值中,9~3层坏死面积平均值分别为0.321±0.117、0.317±0.136、0.312±0.147、0.333±0.153、0.348±0.172、0.365±0.174、0.377±0.202;其中,当测量层面为9层或依次减少到4层时,其坏死面积平均值与坏死体积百分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当测量层面减少到3层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RI坏死体积法,120髋ARCO分期标准坏死面积A、B、C 3级分别为12、43、65髋;4层坏死面积平均值法坏死面积A、B、C 3级分别为10、32、78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级结果整体上一致性较高。结论:4层坏死面积平均值法(L0、L1、L2、L3)与坏死体积测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一种相对准确、方便、可行的股骨头坏死最少层面面积测量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国接骨学(Chinese Osteosynthesis,CO)理论指导下按照三踝骨折独立分型揭示骨折移位规律指导手法复位,并配合外固定踝架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53例采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踝架穿针固定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年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70(35.28±14.66)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患肢非负重时间、术后1个月VAS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t=3.343,P=0.001),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9....  相似文献   
6.
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早期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8年6月收治经临床与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ARCO分期Ⅰ、Ⅱ期的患者91例.其中男32例,女59例;年龄21~60岁,平均(34.83±9.57)岁;单侧17例,双侧74例;激素性48例,酒精性35例,原因不明8例;病程2~12个月.分析其X 线、CT、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归纳其变化特点并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影像表现相鉴别.结果:91例股骨头坏死形态中均可见T1WI像上股骨头负重区线样低信号,T2WI像上为高信号的"双线征",但形态各有特点,线条样为36例(39.56%),椭圆形28例(30.77%),地图形14例(15.38%),楔形13例(14.29%).类骨坏死疾病包括原发性髋骨性关节炎、发育性髋关节炎、股骨头骨骺炎(扁平髋)、类风湿性髋关节炎、强脊性髋关节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股骨头骨髓水肿等,其X线也具有囊变、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变形等与股骨头坏死类似的表现,但MRI的表现则有各自的特点.结论:掌握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有利于与髋关节类骨坏死疾病相鉴别,早期明确诊断,制定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